國企改革迫在眉睫人才戰(zhàn)略是關鍵
239
一方面是國有企業(yè)急需各種高級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又是國有企業(yè)落后的觀念和機制,導致人才大量流失。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國有企業(yè)究竟應該如何應對這樣的被動局面?
一、情理法的綜合運用
1.動之以情。
中國人很講人情,所以有“義結金蘭”之說,只要感覺對了,情投意合,就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企業(yè)與員工也是這樣,如果覺得是雇主與雇員的關系,那很難形成發(fā)自內心的感情。歐美的企業(yè)這些年一直在倡導企業(yè)文化,其實也是意識到他們以前的管理對人的關注太少,而現代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本質是人才的競爭,是文化的競爭,企業(y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所以優(yōu)秀的企業(yè)無一不對企業(yè)文化推崇有加。企業(yè)文化的實質是凝聚人心,把企業(yè)與員工緊密的結合起來,實現員工與企業(yè)的雙贏。
國有企業(yè)尤其應該加強企業(yè)文化的建設,在生活和工作上關心員工,企業(yè)高層領導要多與核心骨干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困難,并及時給予解決。另外,領導還要多發(fā)揮個人領導魅力,宣揚企業(yè)文化,提倡艱苦奮斗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核心骨干感覺到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fā)他們的斗志和熱情,并形成對企業(yè)的強烈歸屬感。
2.曉之以理。
中國人是個講“理”的民族,我們說“法不容情”,可如果說“法不容理”,那就沒人敢同意了,所以中國人說誰“不講理”是對他人格的侮辱,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仁達方略認為,企業(yè)對員工也是這樣,要“動之以情”,但也要“曉之以理”,要跟那些要走的員工講講道理,比如說“如果你走了,你的工作沒人代替,會給企業(yè)帶來很大的損失”之類。如果一個核心員工決心要走,企業(yè)領導者在動用感情無效的情況下,就要考慮用說理的方式來盡可能的挽回損失和留住他。我曾經接觸過一個老總,他曾經成功的留下了一位本已打算離職的技術骨干。當他知道那位骨干要走的時候,就親自找到那位員工,并在下班后一起吃飯,先是談心,問他這幾年的工作感受,有什么困難等等,然后問他為什么想走,這個經理說自己在這里干了這么多年了,薪水也不高,有個外企挖他,他也想讓老婆孩子過得好些。這位老總聽后,先是“動之以情”,講了很多企業(yè)在發(fā)展階段,有很多困難,可能有些待遇方面無法與外企競爭,但企業(yè)的確需要向他這樣的人才支撐,如果這個企業(yè)沒有了他們這些人才,可能就有更多的人要下崗、失業(yè)。但是這名員工好像并未所動,去意已定,老總于是就“曉之以理”說:“如果你真的要走,那我們也尊重你的選擇。不過目前你的職位短期內無法有人替代,所以希望你能再繼續(xù)工作三個月,把工作認真的交接一下,培養(yǎng)出一個能夠勝任你的人,這樣也算是對企業(yè)有點回報。另外,如果將來在外面工作的不痛快,還想回來,我們的大門隨時向你敞開。”那位員工當時非常感動,于是決定先留下來,最終還是沒有走,還升任了副總,在企業(yè)獨當一面。國企的確面臨很多的問題,激勵機制不完善,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每個人都有使命感、責任感,都希望能為企業(yè)做出貢獻,都希望自己能有所成就。
3.繩之以法:
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后一招,如果你的核心員工執(zhí)意要走,尤其是要跳到競爭對手那里,在“動之以情”和“曉之以理”都不行的情況下,就要“繩之以法”了。“繩之以法”的前提是必須先制定“法”,企業(yè)的法其實就是合同和制度,我們建議企業(yè)跟核心崗位和員工簽訂協(xié)議,一是在培訓方面,對企業(yè)出資進行的核心技術培訓簽訂服務合同,即要求該員工在培訓期滿的若干年內不得辭職;二是在勞動合同方面,企業(yè)與核心崗位員工簽訂服務年限合同,在合同期內不許跳槽到同行業(yè)企業(yè),并請相應的律師進行法律鑒定,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這種“硬性”的做法我們并不提倡,企業(yè)要解決核心員工的流動,從機制和管理上是根本,這種硬性規(guī)定,很容易刺傷員工積極性,有可能導致員工不樂意參加培訓的問題。所以,這樣的關鍵崗位要準確界定,一定是那些掌握企業(yè)核心技術和知識的崗位,而且要進行充分的溝通,說明這樣做的原因,不能任意簽訂這樣的合同。
二、知識管理。
企業(yè)人才的流動是很正常的事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才的正常流動還有利于保持企業(yè)的活力。但是如果是核心人才的流失,那就有問題了,核心人才不僅在技術、管理上有自己的專長,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技術、知識、客戶關系和資源在短期內別人無法替代,往往因為他們的離去而使企業(yè)元氣大傷,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企業(yè)就需要進行知識管理,包括技術、知識、客戶信息、資訊和各種文檔的分類整理、存放、保管、查閱和交流,建議企業(yè)可以由專門的部門(知識管理部或者行政部)負責,并作為企業(yè)日常的規(guī)范化管理納入考核。
知識管理并非靜態(tài)的數據和資料匯總,而是要求大家經常討論,互相學習,尤其是對于一些管理方法、技巧和技術難點。對于核心技術和資料的掌握,建議也不要由一個人負責,要建立一個互相監(jiān)督和約束的機制,否則,很容易導致核心員工的離職而給企業(yè)帶來巨大損失。
三、人才梯隊建設。
人各有志,很難保證一個員工不流動,在很多跨國公司,人員流動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他們鼓勵流動,比如在很多公司都有的“up”或者“out”的規(guī)則,如果在一家公司2年內沒有“提升”,那就意味著你應該“離職”了,這并非公司的成文制度,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約定俗成的心理契約。有的公司的理念甚至是,如果一個員工在2、3年內沒有跳過槽,那說明他太安于現狀,缺乏激情,公司是不要這種人的。仁達方略作為集團管理權威專家,為煤炭、鋼鐵、金融、通信、汽車、房地產、裝備制造、施工建筑、化工、公共服務等20多個重點行業(yè)680多家企業(yè)提供了高質量的管理咨詢服務,仁達方略提及這些例子,并不是要提倡員工流動,只是想說明,合理的人才流動是有利的,關鍵是要做好人才的梯隊建設。
首先我們明確每個員工的生涯路徑,為每個員工描繪出他可能的發(fā)展路線和空間,并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
然后我們對于核心崗位的員工,則建立相應的“傳、幫、帶”制度,也就是必須能夠找到一個自己的下屬或者同事,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的時間按計劃進行教導,這項工作可納入員工的績效考核,以保證核心員工知識的“備份”,以免他的突然離職而造成職位空白。
不少外企在培育部屬方面都有制度規(guī)定,如果你還沒有培養(yǎng)出能夠代替你的下屬,首先你是沒有升職的可能的,因為既然你做這個位置最合適,那你就不要升遷;其次是每個人都有離職的可能,因此你必須培養(yǎng)出能夠代替你的員工,否則就是你工作失職。
人才梯隊的建設,不僅要作為一種制度加以制定和完善,更要形成一種知識傳遞和共享的學習氛圍,形成一種學習型的文化。
四、激勵機制。
解決核心員工流失的根本辦法還是激勵機制問題,據調查,70%多離職的員工都是因為薪水原因,還有諸如工作氛圍、個人發(fā)展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還是企業(yè)必須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勵辦法,如股票期權、員工持股等。
曾經廣為流傳的一句笑話就是“你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但如果是五十斗,五百斗呢”?
激勵分為三個方面: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和工作激勵。
物質激勵主要是指薪酬福利、獎金和其他合理收入。國企的物質激勵要更傾向于那些核心員工和績效高的員工,設計合理的薪酬體系和分配制度,使核心員工得到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待遇。
精神激勵主要是指企業(yè)管理者要發(fā)揮領導藝術,多鼓勵、贊揚和關心員工,多與基層員工進行溝通,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樹立自己的威信。
工作激勵則主要是說要培養(yǎng)自己的部屬,大膽授權,給員工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有一種工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個對于激勵員工,也同樣重要。
國企改革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任何一方面的改革都要牽扯到方方面面,如果處理不好,反而會弄巧成拙。我們建議國企在留住核心員工上,一方面要采取“情理法”結合、進行知識管理和建立人才梯隊的辦法,另一方面,也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大膽改革,建立市場化的激勵機制,保證人才得到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只有這樣,國有企業(yè)的人才流失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并打造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技術和管理骨干團隊。
擴展閱讀
數字營銷前瞻 四大趨勢五大關鍵詞 2024.05.24
在營銷領域,數字一詞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 對于未來的數字營銷,騰訊網絡媒體事業(yè)群總裁、集團高級執(zhí)行副總裁劉勝義先生在剛剛落幕的Digital Asia Festival上,與《成功營銷》分享了他
作者:李欣詳情
學習華為戰(zhàn)略規(guī)劃管理的秘密武器BLM 2024.01.20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起源于IBM,是一個中高層用于戰(zhàn)略制定與執(zhí)行連接的方法與平臺。至今,華為對該模型的實踐應用深度與廣度,已經遠遠超過IBM。華為不僅將這個模型應用于公司
作者:曹揚詳情
公司改革,猶如魚缸換水 2023.12.14
魚缸的水,時間長了要換,不然水會越來越渾。不過,換水不能一次性全換完了,不然的話,魚受不了,雖然是出于好心地換水,卻會導致魚兒們的死亡。公司的改革也是如此,因為外部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競爭的加劇,或是因為
作者:潘文富詳情
京剛「說」未來: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受哪些 2023.11.01
中小微企業(yè)是中國經濟“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撐社會發(fā)展的生力軍。在數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業(yè)要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加速數字化轉型,充分發(fā)揮數字經濟的賦能效應。然而,中小微企業(yè)數字化轉型仍
作者:王京剛詳情
京剛「說」未來:數字化轉型的10個關 2023.10.27
什么是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我們認為,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在數據+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復雜系統(tǒng)的不確定性,優(yōu)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yè)新型競爭優(yōu)勢。當前,全球信息通信技術正進入技術架構大遷
作者:王京剛詳情
力嘉集團精益人才培養(yǎng)項目訓戰(zhàn) 2023.06.25
2023年6月15-16日,降本增效云學院(深圳市財智菁英企管咨詢)陳老師在力嘉集團啟動精益人才培養(yǎng)項目,力嘉集團四個分子公司110多位中高層管理人員參加。力嘉集團,是一家專注于塑膠齒輪、塑膠部件、高
作者:降本增效云學院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不講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2HP大中華區(qū)總裁孫振 234
- 3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90
- 4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100
- 5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98
- 6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421
- 7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226
- 8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51
- 9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