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風險分析一般性原則指南

  文件類別: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59K

  下載次數(shù):94

  所需積分:2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chǎn)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風險分析一般性原則指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風險分析一般性原則指南 (討論稿) 第1部分 關術語及定義 8 1. 與進出口食品安全有關的風險分析術語定義 8 2 食品污染物分類 12 2.1 農(nóng)藥殘留 12 2.2 獸藥殘留 14 2.3 其他來源化學污染物 15 2.4天然毒素 15 2.5.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 20 2.6 微生物危害 21 第2部分 進出口食品風險分析一般原則 21 1. 危害評估 21 1.1簡介 21 1.2風險因素 22 1.3引起風險的原因 22 1.4危害評估 23 2. 風險分析的基本組成部分 24 2.1 風險評估 24 2.1.1 危害識別 24 2.1.1.1 流行病學研究 24 2.1.1.2 動物試驗 24 2.1.1.3 短期試驗研究與體外試驗 25 2.1.1.4 結構-反應關系 25 2.1.1.5 對致癌物質的識別與分類 25 2.1.2 危害描述 27 2.1.2.1劑量-反應的評估 27 2.1.2.2遺傳毒性和非遺傳毒性致癌物 27 2.1.2.3閾值法(Threshold approach) 28 2.1.2.4非閾值法 28 2.1.3 暴露評估 29 2.1.3.1暴露劑量的類型 29 2.1.3.2暴露量評估準則 29 2.1.4 風險描述 31 2.1.4.1有閾值的化學危害物 31 2.1.4.2無閾值的化學危害物 32 2.2 風險管理 32 2.2.1 風險管理的目標 32 2.2.2 風險管理的措施 32 2.2.3 風險管理的原則 32 2.2.4 風險管理內容 34 2.2.5 監(jiān)控和審查 34 2.3 風險交流 34 2.3.1風險交流是風險分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4 2.3.2風險交流的目的 36 2.3.3風險交流的要素 36 2.3.3.1風險的性質 36 2.3.1.1 利益的性質 37 2.3.1.2 風險評估的不確定性 37 2.3.1.3 風險管理的選擇 37 2.3.4風險交流的原則 38 2.3.5風險交流的作用和責任 40 2.3.6有效風險交流的策略 41 2.3.6.1有效風險交流的一般要求 42 2.3.6.2對公眾關注問題需考慮的要點 43 2.3.6.3非緊急狀態(tài)下的風險交流策略 44 2.3.6.4食品安全突發(fā)事件期間的風險交流策略 45 2.3.6.5風險分析過程中交流的具體方針 47 3. 風險評估與食品安全 48 4. 風險管理與食品安全 49 5. 食品危害物的風險評估者與管理者間的相互作用 49 6. CAC在風險評估中的作用 52 第3部分 食品中化學危害風險評估一般性原則 55 1.簡介 55 2.食品中添加劑類、其他來源化學危害物風險評估一般性原則 57 2.1危害識別 57 2.2.危害描述 58 2.3暴露評估 59 2.4風險描述 63 3.食品中獸藥殘留類危害物風險評估一般性原則 64 3.1危害識別 64 3.1.1 流行病學研究 65 3.1.2 實驗動物研究 65 3.2.危害描述 65 3.2.1劑量-反應外推 65 3.2.2劑量縮放比例 65 3.2.3遺傳毒性與非遺傳毒性致癌物 65 3.2.4有閾值的物質 65 3.2.5無閾值的物質 65 3.3暴露評估 65 3.3.1總膳食研究 65 3.3.1.1暴露路徑 65 3.3.1.1.1 飼料 65 3.3.1.1.2動物食用 65 3.3.1.1.3代謝 66 3.3.1.1.4零售和儲存 66 3.3.1.1.5食品加工制備 66 3.3.1.1.6消費 66 3.3.2個別食品選擇性研究 66 3.3.3重復部分研究 66 3.3.4暴露估計 66 3.3.5建立模型 66 3.3.5.1定性模型 66 3.3.5.2定量模型 66 3.4風險描述 67 3.4.1定性估計 67 3.4.2定量估計 67 4. 食品中農(nóng)藥殘留類危害物風險評估一般性原則 67 4.1危害識別 68 4.1.1 流行病學研究 68 4.1.2 實驗動物研究 69 4.1.3短期試驗與體外試驗研究 70 4.1.4分子結構比較 70 4.2.危害描述 70 4.2.1劑量-反應外推 70 4.2.2劑量縮放比例 71 4.2.3遺傳毒性與非遺傳毒性致癌物 71 4.2.4有閾值的物質 72 4.2.5無閾值的物質 73 4.3暴露評估 73 4.3.1膳食攝入量的估計 74 4.3.1.1總膳食研究 75 4.3.1.1.1預測總膳食攝入 75 4.3.1.1.2飲食因素的使用 76 4.3.1.1.3膳食攝入的計算 76 4.3.1.1.4數(shù)據(jù)的使用 77 4.3.1.1.5.所用樣品的同質性 78 4.3.1.1.6對特殊人群的考慮 79 4.3.1.2暴露路徑 80 4.3.2農(nóng)藥殘留量的估計 80 4.3.2.1農(nóng)藥的使用 80 4.3.2.2農(nóng)藥監(jiān)控 81 4.3.2.3如何評判農(nóng)藥殘留 82 4.3.2.4監(jiān)控和監(jiān)督食品中的農(nóng)藥殘留 83 4.3.2.5農(nóng)藥殘留超過MRLs時的監(jiān)控研究 84 4.3.2.6食品中的多種農(nóng)藥殘留問題 84 4.3.3危害物毒性作用的影響因素 85 4.3.3.1危害物作用對象自身因素的影響 85 4.3.3.1.1種屬與品系 85 4.3.3.1.2遺傳因素 86 4.3.3.1.3年齡和性別 86 4.3.3.1.4營養(yǎng)狀況 88 4.3.3.1.5機體晝夜節(jié)律變化 89 4.3.3.2環(huán)境影響因素 89 4.3.3.2.1化學物的接觸途徑 89 4.3.3.2.2給藥容積和濃度 90 4.3.3.2.3溶劑 91 4.3.3.2.4氣溫 91 4.3.3.2.5濕度 92 4.3.3.2.6氣流 92 4.3.3.2.7季節(jié)和晝夜節(jié)律 92 4.3.3.2.8噪聲、震動和紫外線 93 4.3.3.2.9物理和生物有害因素的接觸途徑與部位 93 4.3.3.2.10外環(huán)境對施放毒劑的影響 93 4.3.3.2.11防護措施 93 4.3.3.3危害物聯(lián)合作用 94 4.3.3.3.1聯(lián)合毒性的定義和種類 94 4.3.3.3.2聯(lián)合作用的機制 95 4.3.3.3.3危害物的聯(lián)合作用的方式 96 4.3.5建立模擬模型 97 4.3.5.1模擬過程 98 4.3.5.2模擬的優(yōu)點與局限 99 4.4風險描述 99 4.4.1定性估計 100 4.4.2定量估計 100 4.4..2.1有閾值的農(nóng)藥危害物 100 4.4.2.2無閾值的農(nóng)藥危害物 100 5.食品中天然毒素類危害物風險評估一般性原則 101 5.1危害識別 101 5.1.1 流行病學研究 101 5.1.1.1真菌毒素 101 5.1.1.2海洋毒素 103 5.1.2 實驗動物毒理學研究 104 5.2.危害描述 106 5.2.1劑量-反應評估外推 107 5.2.2劑量縮放比例 107 5.2.3遺傳毒性與非遺傳毒性致癌物 107 5.2.4有/無閾值的物質 108 5.3暴露評估 108 5.3.1總膳食研究 109 5.3.1.1暴露路徑 109 5.3.1.1.3食品的運輸和加工 109 5.3.1.1.4零售和儲存 109 5.3.1.1.5制備 110 5.3.1.1.6消費 110 5.3.2個別食品選擇性研究 110 5.3.3重復部分研究 110 5.3.4暴露估計 110 5.3.5建立模型 110 5.3.5.1定性模型 110 5.3.5.2定量模型 110 5.4風險描述 110 5.4.1定性估計 111 第4部分 食品中微生物危害風險評估一般性原則 111 1. 簡介 111 2. 致病性微生物危害風險評估 112 3. 致病性細菌危害風險評估 113 3.1 危害識別(hazard identification) 114 3.1.1 對致病性細菌的生長環(huán)境特點(包括宿主)的說明 114 3.1.2 對致病性細菌的生物學特性的說明 117 3.1.3 對致病性細菌流行病學的說明 117 3.1.4 對不同國家(環(huán)境)中致病性細菌風險因素的說明 118 3.2 危害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 122 3.2.1 對致病性細菌特性的影響和相關食品成分影響的說明 123 3.2.1.1 致病性細菌的傳染性、毒力和致病性 123 3.2.1.2 致病性細菌的感染獲得性宿主和媒介物特性 124 3.2.1.3 相關食品對致病性細菌感染、生存、繁殖和產(chǎn)毒的影響 124 3.2.2 致病性細菌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及其它影響 126 3.2.2.1 致病性細菌造成的疾病和并發(fā)癥 126 3.2.2.2 致病性細菌引起的免疫作用 126 3.2.2.3 致病性細菌所產(chǎn)生的抗生素抗性 127 3.2.3 致病性細菌的劑量-反應調查和評估 127 3.3 暴露評估(exposure assessment) 129 3.3.1 暴露途徑(exposure pathways) 130 3.3.1.1 生產(chǎn)(養(yǎng)殖或種植)階段的暴露評估 130 3.3.1.2 運輸 131 3.3.1.3 加工 131 3.3.1.4 儲存 132 3.3.1.5 家庭制備 132 3.3.1.6 零售階段的污染 134 3.3.1.7 消費 135 3.3.2 暴露評估的輸出 135 3.4 風險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 135 3.4.1 定性估計 136 第5部分 風險評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變異性 137 1. 簡介 137 2. 不確定性和變異性 138 3. 模型的不確定性和輸入(參數(shù))的不確定性 138 3.1 模型的本質 138 3.2 模型不確定度的確定方法 139 3.3 輸入變異性的判斷和傳播方法 139 4. 危害識別中的不確定性和變異性 139 5. 危害描述中的不確定性和變異性 140 6. 暴露評估中的不確定性和變異性 141 7. 風險描述中的不確定性和變異性 142 第6部分 結論 142 1. 總論 142 2. 化學危害 143 3. 生物危害 144 4. 不確定性和變異性 145 目的: 建立我國的食品安全保護措施,保護消費者利益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促進國際間公平 的食品貿易。 依據(jù): 以國際CAC制定的風險分析為基本理論框架,兼顧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客觀實際情況。 適用范圍: 適用于所有進(出)口食品中微生物、化學等各種危害的風險分析,適用于以下主要方 面: 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種新物質不斷出現(xiàn),風險分析報告將作為我國制定MRLs值及其 有關限量的科學依據(jù); 2.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飲食風險,風險分析報告將作為對廣大消費者食品安全保 證措施的科學依據(jù); 3. 風險評估報告將作為管理者制定管理決策的客觀依據(jù); 4. 人類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生存范圍不斷擴大,而對環(huán)境的破壞確日益嚴重,因此風險分 析報告也將為環(huán)境保護提供可靠的科學數(shù)據(jù)。 背景: 1.食品安全已經(jīng)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貿易自由化導致的,食物原料 和產(chǎn)品來源于世界各個地區(qū);各地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不同;不同地域對食品安全的認 識不同,以及由此所導致的國際貿易受阻。 2.國際社會趨向于采納風險分析作為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一種手段。 3.我國在加入WTO后屢屢出現(xiàn)的食品貿易問題。 總原則: 1.風險分析要以科學依據(jù)為基礎,具有客觀性、一致性和全面性; 2.風險分析要保證透明度,并對風險的大小給予正確的認識; 3.遵守SPS及TBT協(xié)議的相關條款; www.3722.cn 中國最龐大的數(shù)據(jù)庫下載 意義: 1. 有效防止旨在保護本國貿易利益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促進公平的食品貿易。 在WTO的SPS協(xié)定第5條規(guī)定了各國需根據(jù)風險評估結果確定本國適當?shù)男l(wèi)生和植物衛(wèi)生保 護水平,各國不得主觀、武斷地以保護本國國民健康為由,設立過于嚴格的衛(wèi)生和植物 衛(wèi)生措施,從而阻礙貿易的公平進行。利用風險分析方法客觀科學地提出我國衛(wèi)生措施 的適當保護水平,可使我們在食品貿易中更加主動,一方面可以防止別國低質產(chǎn)品進入 我國,危害廣大消費者利益;另一方面,可使我國的食品出口不會因進口國強加的貿易 限制規(guī)定而受到拒收,保護我國廣大出口企業(yè)的利益。 2. 建立一整套科學系統(tǒng)的食品中各種危害物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交流理論,為制定 我國食品衛(wèi)生標準體系奠定基礎。 風險分析將貫穿食物鏈(從農(nóng)場到餐桌)各環(huán)節(jié)的食源性危害(包括物理、化學、 生物危害)均列入風險評估的范圍,考慮的評估過程的不確定性,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的暴露量,權衡風險與管理措施的成本效益,不斷監(jiān)測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標準和相應 的法律法規(guī))的效果并及時利用各種發(fā)現(xiàn)信息進行交流,并作出相應調整。特別需要指 出的是在風險分析過程中,評估者與管理者的職能劃分,使決策更加客觀和科學。而且 它首先由國際組織提出,并得到各國的國際食品安全領域的一致認可。同時也大大加快 了我國食品衛(wèi)生標準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采用國際先進的制標方法可以縮短我們與國際 間的差距,在我國也有很大的可行性。 3. 將科研、政府、消費者、生產(chǎn)企業(yè)以及媒體和其他有關各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共同促 進我國食品安全體系的完善和發(fā)展。 風險分析三要素的實施者涉及科研、政府、消費者、生產(chǎn)企業(yè)以及媒體等有關各方 ,即學術界進行風險評估、政府在評估的基礎上傾聽各方意見,權衡各種影響因素并最 終提出風險管理決策,而整個過程中貫穿著學術界、政府與消費者組織、企業(yè)和媒體等 的信息交流,它們相互關聯(lián)又相互獨立,有關各方的工作有機結合,避免了部門割據(jù)造 成主觀片面的決策形成,從而在共同努力下促進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完善和發(fā)展。 關術語及定義 1 與進出口食品安全有關的風險分析術語定義 根據(jù)CAC工作程序手冊(1997年,第10版),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風險分析術語的定義如下 ,需要說明的是,風險分析是一個正在發(fā)展中的理論體系,因此有關術語及其定義也在 不斷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潛在的將對消費者健康造成不良效果(事件)的生物、化學或物理因 素。 風險(risk):將對人體健康或環(huán)境產(chǎn)生不良效果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這種不良效果是由 食品中的一種危害所引起的。 風險源(risk source):具有潛在的引發(fā)不良效果的藥劑、媒介物、商業(yè)/工業(yè)加工過程、加工步驟或 加工場地。 風險分析(risk analysis):指對可能存在的危害的預測,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的規(guī)避或降低危害影響的措 施。由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三部分共同構成的一個過程。 危害評估(hazard assessment):某一種食品中的某一大類危害物作為評估對象,找出顯著的需要進行風險 評估的對象,確定風險評估的范圍。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風險分析一般性原則指南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wǎng)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wǎng)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wǎng)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jīng)本網(wǎng)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chǎn)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wǎng) 版權所有